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时间:2011-09-19 | 浏览:183次 ]

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教育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理论上看,这一规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列宁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也就是说社会存在的各种物质形态,都必然地反映到青少年的头脑中来。从实践上看,这一规定,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尽管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仍然不能避免泥沙俱下的客观现实,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作出这一法律规定,对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生理心理都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与小学生和大学生相比,前者还没有固定的追求目标,后者既有一定的追求目标。又有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中学生则不然,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既可谓潜移默化,又可谓立竿见影。他们尤其对腐朽没落的丑恶社会现象,缺乏分辨能力,最容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形成人们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目前,有碍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腐朽低级的思想及生活方式,毒害中学生。不法分子歪曲解放思想的本质,利用中学生的猎奇心理传播黄色书刊、淫秽录相、宣扬强奸抢劫、凶杀吸毒等等。他们以不同的渠道、手段、方式,侵蚀部分中学生纯洁无瑕的灵魂,使一 部分中学生从好奇转变到犯罪,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二是一些腐败分子,肆无忌惮地追求物质享受、精神刺激,生活腐败,毒害小学生。有些单位和家庭不择手段地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抛弃了人性、道德和良心,一切从“金钱”和“享乐”出发,以利己为目标,偷盗、贪污、受贿、欺诈、行骗、挥霍无度等等,使部分中学生的国家、集体观念日趋淡薄,他们要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么“读书无用”,认为“精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严重挫伤了中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是全社会性的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信仰丧失,严重影响着中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雄心壮志,信仰危机是一个民族最危险的危机。许多中学生受少数党员、团员不良思想的感染,公开宣扬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是笨蛋和傻瓜的追求,认为课本上的只是课本上的,现实是现实,理想与现实并不在同一天平上。影响最大的是,少数腐败分子,满口仁义道德,满肚男盗女娼,侵吞国家财产和人民血汗,口是心非,压制不同意见,导致中学生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因此,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并不象关心自己的分数那样热心,也不象关心自己的荣辱富贵那样忧心。

 

  试想,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人生怎么会没有消极的影响呢?否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完全没有道理了。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创造适应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并逐步与教育规律相适应,全社会都要在以下三点上下功夫:其一,全社会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激发中学生的政治热情和进取心,加深他们对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本质的认识。即: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其目的,是彻底解放生产力,推动“两个文明”的同步发展。只有中学生自觉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武器,真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深处扎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根,才能正确处理主流与逆流的关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人向,爱憎分明,防腐拒变,健康向上。

 

  第二,全社会都要推进执法力度,全方位铲除滋生蔓延精神垃圾的土壤,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和谐净化的社会环境。我国正向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目标过渡,客观上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东西,国家机关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歌舞厅、娱乐厅的“三陪”等带有“黄色”的东西,坚决取缔,对不法分子绳之以法。要对那些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及社会上的流氓团伙等败坏社会风气的污染源,进行彻底剿灭,达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三,全社会都要提倡艰苦创业、共同富裕,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为中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提供条件。中学生经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都需要用物质文明的成果来解答。诸如:中国的政治制度好,为什么没有美国的经济发达;共产党比国民党好,为什么大陆没有台湾的经济实力强等等问题,仅用理论和今昔对比,是难以说服中学生的。能说服的,只有祖国经济的腾飞,正如农村涌现了华西村、旗忠村、幸福村,这样一大批共同致富的典型,中学生就看到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中学生看到中国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这对于转变学生思想,推行教育改革,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要创造适应中学生健成成长的社会环境,既有政治文化的因素,也有经济法制的因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教育部门本身的因素;既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生本人的因素。只有这些因素最大限度的得到系统优化才能真正创造出适合中学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