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如何调节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落差?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时间:2011-09-26 | 浏览:217次 ]

如何调节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落差?

       时间已经将近7月份,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将走上工作岗位,目前还没有收到就业率的相关数据。近日,一则“温州大学生掏粪工”的帖子红极网络……

      近日,一则“温州招聘大学生‘掏粪工’”的帖子红遍天涯、温网论坛等网站。帖子称:2010年温州事业单位招聘已经开始报名,其中温州环境卫生管理处的一个“粪便处理工”岗位要求学历大专以上,一时引起网友热议。

      是否真有其事?让大学生去掏粪究竟值不值?那些报名的大学生们“掏的是事业还是编制”?针对网友热议的焦点,记者采访了相关单位。

      招聘单位表示:招来的人都在一线工作

      记者首先来到温州环境卫生管理处采访,一位工作人员称“确有其事”。

      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由于粪便处理中心今年退了七八个人,因此需要再招人。这个岗位主要从事粪便的收集、处理工作,一共要招8名男性,且需要大专以上。

      随后他又表示:“招来的人肯定是要在一线工作的,这个毫无疑问。”

      对于为何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该工作人员解释说:“现在的粪便处理工作相比过去都已经很机械化了,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学历一点不稀奇。而且温州市人事局要求我们这次招聘需要大专以上学历,也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吧。”

      而温州市人事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此次招聘报名截至本月22日,因为还处于报名阶段,所以关于报名人数等情况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网友称:哥掏的不是粪,是事业编制

      尽管招聘方表示岗位需要一定的学历一点都不稀奇,可招聘“大学生掏粪工”的消息还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其中不少网友对学历门槛的设置觉得很好奇,网友“丢丢球”就表示:“好雷,真的是去掏粪?”

      但也有网友认为时下工作难找,而且这个岗位还是事业编制,要求高不足为奇。从论坛发言看,的确有不少网友表示愿意冲着事业编制去报名。

      一位网友留言:“工种是次要的,事业单位的门槛才是主要的。”网友“kaiwen620”干脆直接说:“哥掏的不是粪,是事业编制。”

      网友“飞飞”说:“都是工作,干什么不是干。我就愿意去报名。”

      以前一直在和朋友讨论,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增加,以后的大学生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还是比较现实的。大学毕业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一样要面对社会的筛选甚至淘汰。正如网友评论所说,这总比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要强得多吧。

      大学生在就业期间,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调整好心理落差,摆正心态,做好职业规划是大学毕业生需要去关注的。由此看来,在大学生活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各大高校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

      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结构,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应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大学教学计划,从低年级便开始相关能力的培养,灌输正确的就业意识,高年级学生则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成熟度。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广开渠道,注意知行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如通过模拟招聘活动提升学生的应聘能力、社交能力等。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鼓励他们开展各种就业心理教育活动。

      其次,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再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针对毕业生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等形式介绍一般知识,以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综合素质。针对个别因就业压力过大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要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同时心理健康机构还应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心理学的帮助,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抗挫能力。

      第四,要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工作、目光都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当从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心理教育,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向学生灌输“就业意识”,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同时,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从小抓起,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之路。

      第五,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会造成他们不清楚自身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之间还有哪些差距,在校园内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培养自己。应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使他们对国情、民情、社情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缩小他们的认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创始人钟思嘉的学生曾经提到:“我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又是其重点,因为这两个都涉及到了专业选择和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而且国内在这方面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然而这并不是说人们不需要规划,恰恰相反,大学生急需要职业发展规划。这便形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大陆在这方面形成了很大的市场空间。这样便需要我们这一批心理学工作者,提高这方面的知识,为开拓与发展本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而努力。”

      看来在大学生生涯咨询及职业规划等方面,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