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时间:2011-08-22 | 浏览:309次 ]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洗养尊处优的习气,磨砺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的韧性,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他们才会“泰山压顶不弯腰”,才会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

 

       前永远保持乐观情绪。这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很好的大学。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担忧。因为他的孩子已经是十五六岁了,却依然娇嫩柔弱,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哭。于是他带着孩子去拜访一位禅师,想请这位禅师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里,三个月以后,我一定把你的孩子训练成真正的男人。”父亲同意了。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了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随即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在地,他又站起来……

 

       这样来来回回一共七八次。

 

       禅师问这位父亲:“你觉得你孩子表现怎样?”

 

       父亲说:“我羞愧死了!我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结果却仍然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能看到这表面的胜负。你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又立刻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而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面对失败和挫折,永不服输,永不言弃,跌倒了重爬起来,这就是抗挫折的能力!

 

       人生的道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险峻的高山;有缓缓的小溪,也有汹涌的江河;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风雨雷霆。只有那些勇敢者才能自豪地跋山涉水,顶风冒雪,披荆斩棘,达到人生的目的地。

 

       人要学会走路,就免不了要摔交;而且只有经过摔交,他才能学会走路。人必须学会用笑脸来迎接失败,以勇气来应付不幸。

 

       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阳光和鲜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预想不到的灾难在等待着你的孩子。人的生命似激流奔泻,不遇上暗礁险滩,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过程本身就会使勇敢者获得幸福。一帆风顺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为什么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往往有坚强的意志?为什么出身贫寒的孩子往往有坚强的意志?为什么说“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为什么说“自古雄才出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答案大家应当明白。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承受挫折”的训练。有人也把它叫做“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受挫折的考验,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这是人们所公认的。

 

       在一些原始部族里,已经有“挫折教育”了。在那里,男孩到了18岁,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必须经历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残酷的考验:大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没有食物、野兽出没的大森林里,让他们去战胜恶劣环境,顽强求生。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承认是个真正的成年人,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这可视为人类早期的挫折教育。

 

       现代社会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了。日本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定期向学生供应清汤煮萝卜的“饥谨午餐”,相当于我们上世纪60年代的“忆苦饭”,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什么是“饥饿”,学校还在较冷的季节规定一天必须穿短裤短裙,在较热的一天规定必须穿长衣长裤。无论天气再冷、再热,必须按规定着装。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什么叫寒冷难挨,什么叫酷暑难耐。每年,日本都有一些人花钱让孩子来中国参加夏令营活动,让孩子背着沉重的背包步行跋山涉水,尝一尝吃苦的滋味。在这些夏令营活动中,老师们普遍反映,日本的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韧劲。譬如,孩子发了烧,自己忍着,或自己想办法,不去找老师。他们说,这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应该自己负责。

 

       请家长们留意一下这种现象:一些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磨练,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质。

 

       黑龙江省有个男孩叫纪洪波,他的爸爸只有一条腿、一只胳膊,妈妈没有双腿,只有一只胳膊、两个手指。从小爸爸妈妈就不能用手拉着他走路,他学走路时摔得鼻青脸肿。3岁时他就不用父母照看,5岁时他就能照顾父母了。10岁时,爸爸死了,妈妈便不想活了,因为他不想连累儿子。小洪波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能死!你死了,我就成孤儿了。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我一定能养活你!”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早起来给妈妈做饭,熬药,帮妈妈吃药后自己再吃饭上学。一次,他病了,他硬是咬着牙坚持,直至昏倒在地上,被过路的民警送进医院。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患了十二指肠溃疡,面临着即将穿孔的危险。医生告诉他要住院医治时,小洪波哭了:“我住了院,谁来照顾我妈妈呢?”

 

       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与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磨练出来的。我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再来一次“三年自然灾害”,我不会害怕饿死!因为现在到了山上我仍然能认出几十种能吃的树叶和树皮!因为我曾经依靠这些战胜过一次死亡!

 

       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对你的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照,只能是让孩子一次次地与困难和挫折失之交臂,使得孩子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挫折,便会束手无策,一蹶不振。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怎么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世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未经锻炼的翅膀将难以搏击人生的风雨雷霆。从温室里培养的花草难以经受酷暑严寒,屋檐下的燕雀经不起狂风暴雨。父母不可能永远做孩子的避风港。要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

 

       可是,有的父母把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用什么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有的父母还要伺候上了小学的孩子的穿衣、洗脸、系鞋带,有的父母到学校替孩子值日扫地,有的父母一天两趟往学校给孩子送吃的,有的父母大把大把地往孩子手里塞钱……不少孩子就是这样得不到“克服困难”的锻炼,失去了锻炼意志的机会,从而显得越来越笨。这种教育态度上的偏差,已经在孩子身上造成了恶果!相当一部分孩子娇气、任性、固执、脆弱、缺乏坚韧性,经不起一点委屈和磨难。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应该让孩子体验一些挫折,这才是对孩子的真正爱护。

 

       孩子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受失败,感受痛苦。我们常看到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在学校的一点“不平等待遇”而烦恼不已,他们担心老师的一次瞪眼会让自己的孩子信心全失,他们担心老师的一句指责会使自己的孩子萎靡退缩。其实,你不必担忧孩子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会一蹶不振,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我帮助系统”,这样的系统会在处理挫折的过程中,自动生成各式各样应对各种危机的“方法”,而这个系统的特点是“用进废退”,越用越进化,越不用越退化,长期不用,它就可能失去自己的功能。

 

       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来看,逆境、挫折更能砥砺意志,历练心性。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在逆境中经过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才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经过挫折的孩子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更趋于成熟,他们往往能笑对挫折,迎难而上。所谓“挫折是一笔财富”,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在挫折面前,孩子总是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或者什么事都不能自主解决,一遇到困难就等待着他人的帮助,那么他的明天是不勘设想的。

 

       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当代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依赖等心理状态。究其原因,生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这些儿童普遍缺乏的是“负面刺激”。

 

       所谓“负面刺激”,就是指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对孩子成长来说,都是必要的。

 

       负面刺激,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饥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有偏食、挑食的习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食欲差,吃饭时不吃饭,需大人逼着吃,喂着吃?主要原因是他们很少领教过饥饿的滋味!他们常常零食不离口,到吃饭时自然没有胃口。因此,年轻的父母们不妨狠狠心,“制造”机会,让孩子们尝尝饥饿的滋味,肯定能增加孩子的食欲!有太多的家长问我:“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我说:“很好办!不吃就算了,过后不要给他零食!下一顿,最多下一天他就吃了!不信你试试!”

 

       2、劳累。由于当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儿童几乎与劳累无缘,致使孩子们从无劳累的亲身体验。他们缺乏锻炼,活动量小,肢体懒散,肌肉无力。这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智力发育,更容易形成脆弱、自私和好逸恶劳的恶习。家长至少应该让孩子体验到一两次真正的劳累。

 

       3、困难。现在这一代孩子们的生存环境主要有几个特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物质生活相对优裕,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他们关怀有加,从小生活多一帆风顺,一旦稍有困难,家长、亲戚便一拥而上,帮助解决。孩子很少直接面对困难。这就造成这一批孩子意志薄弱者居多。稍有困难,便不知所措,知难而退,缺乏那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毅力和意志。甚至在学校需要调换一个座位也要家长亲自出马。家长们不妨为他们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尽力去克服,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能力。

 

       4、批评。由于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宠爱姑息,也由于部分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使一部分孩子从小很少受到批评,这就导致他们对于批评的承受能力降低,一旦受到批评,便心慌意乱、心灰意懒,要么意志消沉,要么大发雷霆。很显然,这是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作为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一定要有原则性,表扬与鼓励必须客观公正。要让孩子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批评的决不能迁就!因为,奖功罚过是普遍的社会规则,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孩子从小就必须认同这一基本理念!

 

       当孩子受到“负面刺激”时,可能当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但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益的,这对锻炼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是有帮助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苦难、不幸、挫折这些人生经历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造一个坚强的灵魂,完善一个充实的人生;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坚硬;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拼搏中坚强。

 

       怎样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是给孩子创设适度的“挫折情景”,让孩子在逆境中经受洗礼,砥砺意志,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锻炼心理承受力,品尝艰苦奋斗之后取得成功的成就感。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又不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度。在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处在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帮助他,要静观面临困境的孩子,观察他们如何迎接挑战。家长只需给予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可以设计挫折场景,模拟挫折训练。家长不妨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挫折场景,让孩子经历一下挫折和失败,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挫折教育,使孩子增强对挫折的抵御能力,增强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作为当代家长,面对自己的在蜜水中泡大的下一代,应给孩子“找”点苦吃,给孩子“创造”点困难,给孩子“制造”点麻烦,让孩子在这些痛苦中、困难中、麻烦中锻炼自己。下面是一些聪明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模拟挫折训练的例子:

 

       一位5岁女孩的家长说,每逢带孩子上街,我们常担心她跑丢了。于是,我们教导她说,找不到亲人时,不要哭,去找警察叔叔。她能不能做到呢?一次上街,我们趁她玩得高兴,突然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她的表现。当她发现找不到我们时,先是惊恐,后是大哭,最后才想到找警察叔叔。为保证她的安全,她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远远地跟着,当他找到警察时,我也到了警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