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重视隔代相居学生的心理健康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时间:2011-08-19 | 浏览:248次 ]

重视隔代相居学生的心理健康

       去年9月,我担任六(一)班的班主任,经过家庭情况调查后我吃惊地发现:我这个班隔代相居的学生居然占了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足足有十位!小小年纪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可他们却离开或失去了父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苦苦相依,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集。我于是留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多找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希望能了解、进入他们的内心。

 

  我发现,十位隔代相居学生中有九位都是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还有一位成绩优秀,画得一手好国画,在同学中也挺有威信,可在她的日记里、作文里,也时不时流露出一股消极、忧郁、怀疑别人的情绪。

 

  也许是祖父母的年纪大了,在与孩子心灵沟通方面总有一点儿欠缺吧?要不,为什么这些孩子都像是关闭了心门,不肯与人交流呢?我望着他们缺乏生气的眼睛,听着他们不够自信、响亮的回答,观察到他们难以真正开心地融入班级活动的身影,我焦急地想:我要为这些孩子做点儿什么,我一定要让他们有所改变!于是我开始尝试以下方法。

 

  一、在语文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我就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因素,适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上《将相和》一文,我特意让隔代相居的学生设计、表演剧本。表演后,我又请他们几位为“廉颇”、“蔺相如”说几句心里话,评价这几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们懂得不斤斤计较,心胸宽广的人才会活得洒脱,受人尊重。在这当中,我适时巧妙地渗透了知错能改、宽容待人的心理教育。

 

  又如教《劳动的开端》一文,我针对隔代相居学生持有的挫折感、悲观心理,着重让他们体会主人公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精神,教育他们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迎难而上。

 

  另外,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表扬这些孩子值得夸奖的地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设立“悄悄话”信箱。

 

  我想隔代相居的学生心里肯定有更多的苦恼,正无处倾诉。于是在教室一角设置一个“悄悄话”信箱,告诉学生碰到什么难题、苦恼,都可写下来放进信箱,老师会及时与他悄悄对话,帮助调整情绪、出出主意、解决难题的。当我每天打开信箱,总会发现有好几张纸条,那是学生相信老师交出去的一颗颗心啊。

 

  记得有位隔代相居的女生写信写道:爷爷奶奶总是不放心让她自己一人睡一屋,总要她与老人睡一起。她觉得自己长大了,与爷爷奶奶睡一屋很不方便,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可不知如何向爷爷奶奶开口,很苦恼。于是我单独找到她,教她怎样与爷爷奶奶耐心交流,万一爷爷奶奶现在不同意,可问问他们什么时候才放心。约定一个时间,不要太过于急于一下子改变,同时也给予老人一点儿考虑的时间。结果过了年,她就欣喜地告诉我,爷爷奶奶已清理出一间小屋,让她达成了心愿。

 

  三、定期举办课余活动。

 

  隔代相居学生与年迈的老人住在一起,老人相对喜静,所以很难给予这些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他们的课余活动相对苍白没劲,久而久之也缺少了活力。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知心的朋友,他们的课余生活需要丰富的色彩。于是我征得学校的同意和支持,每月给他们设计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譬如才艺大展示、与音乐对话、寻找快乐小精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既长了知识,又交到朋友,与人交往、合作也大方多了。

 

  每当一扇扇美好心灵窗户向我打开,每当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每当看到一张欢欣愉悦的笑脸时,我的心里也就特别的欣慰。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我暗暗观察,这十位学生正日渐活泼开朗,参加班组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做事、发言也自信利落多了。他们正逐渐地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逐渐地打开心门,悦纳自己,接纳他人,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