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关注高考:心理素质培养是一笔潜在的资源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时间:2008-06-12 | 浏览:439次 ]

高考刚刚结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时的心理状态不一样,考试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高考前和考试时,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心理上,而不是知识的运用上。乌市第一中学负责学生心理指导工作的张老师说:高考前和考试中的几天是学生心理波动最大的时候,它直接影响到考试的发挥。
    一个孩子的成长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历预想不到的挫折,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里都饱含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重应用,知识的积累中凸显的智力因素多一些,而在综合应用方面,非智力因素往往占了很大比重。
    高考前和考试中的心理调适是近年来各所中学都要求做的工作,有的学生会在考前出现寝食不安、失眠、过分紧张等等情况,也有的面对压力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显得比平时更轻松,家长在一边不停地提醒孩子距离考试还有多长时间以及功课中的弱项,孩子照样还是该打球打球,该早睡早睡。据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分析,这样的情况反映了学生和家长都没有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一方面孩子比平时更放松是他转换自己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说明他比平时更紧张;另一方面,家长觉得自己每天为孩子做的已经够好了,孩子理应考出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考试的。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在考前心理调适工作中走到了前面。学校细致的心理辅导并不是在大考前和考试中才做,而是通过班主任和学校心理老师沟通然后由班主任去做一些具体的心理辅导。在整个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组织者和亲临现场的管理者,对学生的亲近感要比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有优势。这样,孩子的心理问题由本人、家长、老师共同解决,解决心理问题要容易得多。这种对人的关怀,在过去的教育中是我们欠缺的。现在社会对于孩子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比前些年大有提高,因此在考卷中不仅反映出知识的技能性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对孩子的耐受力、自信心等方面非智力因素的考核,对人的心理关怀可以让这些因素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考前和考试中重视学生应考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调试,仅仅只是对孩子心理教育的一小方面。有些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长期的,从学生入校一直到毕业高考这中间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辅导,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水平相对于十几年之前有质的提高。学校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分析不再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学校开始关注知识背后的非智力因素层面,这样平时就注重对学生的意志力、判断力、自信心、耐受力等方面的培养,遇到大的考试才能发挥出好的水平,长远来看,这些心理辅导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于他们走向社会,对于他们的人生都是一笔潜在的资源。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师、学生、家长关注心理问题,更期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中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为它将是我们整个民族提高素质的潜在因素和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