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8-03-30 | 浏览:247次 ]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良好,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家庭教育就没有办法成功。

亲子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愿意和父母分享,尤其是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遇到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会主动告诉父母、向父母求助。

而亲子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向父母关闭了大门,不愿意和父母分享他们的各种体验。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父母一无所知,等到父母知道的时候,可能就出大事了。

前几天凡爸关于控制与放手——家庭教育的艺术发出后,好多家长和凡爸探讨了家庭教育的困惑。

有一位家长谈到了和刚上初中的孩子关系紧张,孩子空下来只想打游戏,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想带孩子运动、看电影,孩子也不愿意。这位家长也看了凡爸关于青春期的文章——和青春期的孩子对着干?赢了当下,输了未来!想和孩子交流,可不知道说什么好……

凡爸和这位家长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之前肯定已经发生了一些事情,才把孩子推到了对立面。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

很多孩子有了心事,第一个要瞒的就是父母;有了心里话,最不愿意讲的也是父母。这很可怕,也很可悲!

那么,今天凡爸就来说说,你为什么走不进孩子的内心?

01 不要以分数和成绩为中心

作为父母,肯定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

现在孩子早上七点前要起床,八点前要到校,在学校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后,下午放学回来还要做作业。很多孩子的作业压力很大,常常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到了周末,还要在各种所谓的兴趣班和补习班之间奔波。

我们常对孩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其它什么事都不要管。可是,孩子还是孩子,除了学习、作业,他们更需要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父母当然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和要求,但绝对不能把“做作业”、“学习好”与能否得到父母的爱联系起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是因为成绩好才爱,成绩不好就不爱了。

父母要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只要努力了,和自己比有进步就好。当然聪明的父母还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帮孩子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如果放学后老是催促孩子做作业,动不动就问孩子的成绩,甚至于考不到什么名次就要受罚,这样就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只关心成绩,他们是在为成绩而活,也活在对成绩的恐惧之中。

02 学会倾听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除了学习,极少有话题聊。如果孩子想和父母分享他们的世界,父母总觉得没有意义,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于是,孩子的诉说总是被父母不耐烦地打断,一次、两次,渐渐地,孩子就丧失了和父母沟通的兴趣,很多心事就闷在心中,成为父母不知道的心结。

其实我们并没那么忙,孩子的世界也不能只有学习。每天放学后,留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尤其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在饭桌上听听孩子聊学校的事情,开心的也好,烦恼的也罢,静静地倾听。

去年夏天,我们刚给孩子买了辆破风公路车,孩子非常喜欢,爱不释手。有一天孩子和凡妈讲解车的部件和原理,诸如培林、花鼓之类,凡妈一点也不懂,孩子也知道凡妈不懂,凡妈也知道孩子知道她不懂。但就这样鸡同鸭讲,说了半小时,孩子很是开心。

倾听,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接纳。有时并不需要父母多说什么,孩子的诉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说出来就把压力释放出来了,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在倾听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而不是发号施令。

03 学会欣赏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人肯定,都渴望被人欣赏。而孩子更需要父母不断的鼓励,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得自信、勇气和进取心。

很多父母总觉得不能让孩子骄傲,而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欣赏。对于孩子。只有赞扬多于批评,才能接受批评;只有成功多于挫折,才能挑战挫折。父母的鼓励,能帮助孩子走出负面的情绪,激发起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事实上,孩子比很多父母要聪明,但只有聪明的父母才能欣赏。很多父母不会欣赏孩子,只会看到孩子的不足,尤其是拿孩子和别的孩子去比较:“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

这种语言暴力比家庭暴力更可怕,是最伤害孩子的的利刃,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是无法修补的伤痛。

无论如何,我们要接纳并不完美的孩子,在他们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安慰,在需要鼓励的时候毫不吝啬我们的欣赏。

04 找到共同语言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认为和父母有代沟,总是说不到一起。尤其是最求个性、时尚,父母总是看不惯,认为太张扬、浮躁,而孩子则认为父母老土、落后。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事物。用心观察孩子的世界,努力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自然就会和孩子有交流的话题。

同样,多接触年轻人喜欢的事物,父母也会变得充满活力,心态年轻,和孩子的代沟就会消除很多。

有一次,凡爸凡妈和朋友一家聚会,凡爸和朋友的孩子聊得很嗨,从NBA的球星到骑行比赛,再到几款游戏。朋友非常诧异,说在家孩子和我们很少讲话,怎么今天聊得这么开心?

凡爸和这位朋友讲,孩子喜欢的东西,父母也要去关心、去研究,去发展一些共同爱好,才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话题。

就像玩游戏,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聊聊游戏的情节、过关的技巧,那么肯定可以共同制定玩游戏的规则。总是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一棍子打死,孩子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的。

05 不要急于否定孩子

父母很多时候总认为自己每件事都能比孩子做得好,就会把自己的行为模式强加到孩子身上。然后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弥补孩子的心理缺失、完善孩子的性格缺陷,却不知道这些问题实际上恰恰是父母造成的。

父母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如果没有对教育的透彻了解,索性不要干扰孩子,先让孩子自由发展,再想办法找到真正的良师益友来指导。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孩子的各种想法、表现出的情绪急于否定,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说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麻烦、受到伤害,向父母求助,而父母首先一通责怪、甚至打骂,那么孩子以后宁可忍受痛苦,也不会找父母求助了。

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都要设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教训,而不是用打骂来解决,否则孩子以后就不会讲真话、甚至不敢回家,因为怕受到惩罚。

任何时候,孩子发生问题并不是末日来临,家长的过激反应才是真正的末日。

06 学会商量

在父母和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很多父母总是强压孩子的意见,到了青春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意见不一致时,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商量,学会妥协,不仅能避免冲突与对抗,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商量还能让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沟通技巧。

我们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大多是自己骑行上学。在初一时,他想买一辆较好的山地车,而我们认为价格过高,有些浪费。后来我们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买这辆山地车,但多出的钱需要孩子贷款,每天晚上做家务洗碗来偿还。后来孩子洗了一年半的碗,才偿还完贷款,我们又建议继续洗碗,为将来要买的东西存款……

家中的很多规则,也不要由父母单方面制定,而是和孩子共同讨论来确立。

这样这些规则就不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而是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他们在执行时就会更加自觉。违反了规定,父母惩罚时他们也更加能接受。

07 适度自由的空间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但生长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内在的动力却越来越小。

让孩子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成就感。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发展出专注力和持久力,也就不会去尝试一些危险的行为了。

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去发现、发展自己的兴趣领域,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就会丧失乐趣,发展出软对抗的一些策略。

我们孩子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疯狂迷上了折纸,经常一人折上一两个小时。凡爸凡妈一直鼓励孩子这项爱好,还专门买了折纸的书籍让孩子参考。孩子在专心折纸的时候非常安静,沉浸在其中,享受自己的快乐。我们很少打扰,只是默默关注,一起欣赏他的折纸作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了自己的秘密。父母也要给孩子留下隐私空间,尊重孩子的秘密。

有些父母总想把控孩子的思想,会偷偷翻看孩子的东西,想方设法打听孩子的秘密。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防范父母,紧闭他们的内心。

有的事,孩子信任我们,到了时候,自然会说的。不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谁还会没有秘密呢?

08 学会向孩子道歉

孩子犯了错,要向父母认错,或者向被冒犯的人认错,我们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父母犯了错,错怪了孩子,甚至于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发脾气,打骂孩子,却很少有向孩子认错的。

因为我们总觉得面子重要,向孩子认错的话,可能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后就没有威信了。

事实上,父母勇于向孩子认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孩子反而会很感动。

向孩子认错,显得父母光明磊落,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提高。孩子很清楚,只会强词夺理、修饰自己的人是很虚伪的。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找恰当的机会,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可以和孩子聊聊,当时的想法和情绪,为什么没能克制,如果再发生会怎么做。

向孩子认错并不是难事,重要的是取得孩子的谅解,否则有些事可能会伤害孩子一辈子。

09 和孩子做朋友

很多父母在潜意识中不仅想掌握孩子的行动,还想掌控孩子的内心。这种掌控式的“爱”蒙住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不肯放手,是因为我们总不放心,处在焦虑中。

孩子降临到我们家中,是父母的荣幸。但我们始终要认清,孩子不是属于我们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灵魂,随着孩子长大,这一点越来越明显。他们不会按照你设定的道路去走,将来有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灵魂层面,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因此一定要尊重孩子,而最好的关系就是成为朋友。父母把孩子当成朋友,孩子也把父母当成朋友,能做到这一点,是家庭教育的重大成就。

到了青春期,孩子会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一定是追求独立感,追求成人感的,希望自己被当作成人来看待,尤其需要父母的尊重。

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有身同感受,让孩子认为父母和他们是同一个阵营。相处的时候先接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情绪上认同了,再一起想办法处理问题

和孩子一起经历、一起成长、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收获喜悦,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10 做不完美的家长

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在成年后还在和父母互相伤害,双方都很纠结、焦灼。

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总是认为,父母对孩子就应当高高在上,显示父母的权威。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理所当然,觉得都是“为了孩子好”,而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当然,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味地去讨好孩子,而是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还是要去引导、支持、帮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是人生的另一次成长,毋庸置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是无条件的。但是父母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我们一定会有做错的时候,一定会情绪化、发脾气,会有说气话、做气事的时候。

那么,我们就接受吧,无论怎样,都坦然接受、承受,承认自己的不足,只为下一次更好地出发。

我们不是完美的家长,世上也没有完美的家长,世上更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做得轻松些,孩子也会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