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康动态 >> 正康动态


心理干预怎样直面灾难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时间:2008-05-22 | 浏览:1468次 ]


来源:江苏法制报

    5月20日,记者采访了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王学富博士,王学富以其专业的角度,对救援人员及灾区幸存者如何在没有专业辅导的前提下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救援者:暂停工作,及时调适

  王学富说,无论是现场救援人员,还是灾后救援人员,救援者本身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眼下最重要的是提醒正在救援的人员,和即将参与救援的人员,只有科学地保护好自己的心理,才能更多更好地救助他人,而这个心理保护,就是保护自身的感觉。

  “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灾场如战场,因此在现场,务必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并在必要时寻求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由于大部分救援者本身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训练,他们如何得知自身的心理已受到困扰呢?王学富博士说,在历次的大灾难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有些救援者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理困扰,不能及时调适心理,乃至产生心理崩溃。王学富说,在这次地震中,有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战士被要求撤离时,突然跪在地上,放声恸哭:“让我再救一个孩子!”

  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眼中,王学富认为,这个救援者因为产生同情与共情,已经处于心理崩溃状态,因此,应该及时对产生类似情绪的救援者进行外来心理干预,或者是自我干预。

  其实,每个人心理崩溃前都有具体的征兆。王学富博士列数了几种心理受困的表象,例如体能下降,缺乏动机,感到没有自己的时间;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认为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因心力交瘁、筋疲力尽而生气,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觉得自己没有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王学富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作为救援者,一旦出现类似的心理状况,就要将工作暂时放下,进行心理调适。

  那么,一般的救援者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

  王学富说,最好是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进行,但在受灾现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王学富博士说,仍以上面提及的那位救援战士为例,出现这种情况后,他首先要做的是改变上述导致心理危险因素,即暂停救援工作,来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最简单的方法是立即与家人或者朋友打个电话,让心理状态跳出眼下的环境。如果条件不允许与亲友交流,也可以与身边的战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暂时离开一下,让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这些救援者在救灾结束后,还应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老师:消除不安,转移哀思

  这次地震中,很多幸存者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这些孩子在灾难来临时,目击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的罹难,也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冲击,但也受到了很大惊吓,对这样的孩子,作为跟孩子们接触较多的老师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

  王学富说,漫长的灾后心理重建是整个重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不要以为那些三四岁的孩子过两年就会自动忘了这件事,如果不能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灾难带来的危机,不但可能扭曲一个孩子的心理,甚至会扭曲他们的人生。

  震后,学生们首先需要的是生活及物质上的援助,生活、物质上的援助可以产生极大的心理抚慰效应。其次,还要直接给予灾后学生心理上的援助——震后的心理辅导。

  “目前,我虽没有做过灾后学生的心理辅导,但我查阅了相当的资料,加上我掌握的专业心理知识,可以提供一些心理辅导的建议。”

  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王学富说,受灾的孩子们此时会感到恐惧、悲伤和焦虑。

  恐惧的来源,一是地震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这种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的经历,让孩子的身心同时受到创伤。还有就是地震来临时,环境的影响——受灾时听到恐惧的叫喊声,特别是孩子眼中能让他们感到无比安全的父母及家人的惊恐、哭喊以及表现出来的脆弱,完全打破了孩子们原先建立的安全感。

  王学富建议,作为教师,首先要避免把自身的不安传输给孩子,加剧其恐惧的心理。还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要让孩子把他们的恐惧和不安表达出来,从而告诉他们有些不安是合理的,有些则属于过度不安,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不要对孩子说假话,不要说“不会再地震了”,而要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要告诉他们“还会有余震,但是不会有危险”。越能了解现实,越能消除孩子们过度不安的心理。

  有许多孩子目睹了同学罹难,有的孩子父母罹难成了孤儿。老师应对这些孩子,特别是父母罹难的孤儿进行个案辅导,引导他们参加一些他们平时喜欢的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哀痛。如讨论、游戏、唱歌、运动等等。

  家人:理解体贴,爱心引导

  作为幸存孩子的家人,更要理解孩子的恐惧。对家人在地震中的脆弱表现,要设法解释。王学富博士说,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受到巨大恐惧的压力时,可以通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缓解。

  王学富说,自嘲是个很好的办法,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自嘲,如“我当时怕得两脚发软,胆子都吓破了!”“当时我吓死了,差点尿裤子了!”然后一定要哈哈大笑。这样对孩子有个好的引导作用,让孩子明白害怕是正常的,但没有必要继续害怕下去。

  家长在自嘲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嘲,以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消减恐惧。“家长一定要委婉地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恐惧心理,“怕”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人会害怕,才会预防危险。把心中的“怕”说出来,对于过度不安的部分,自己加以嘲笑,可以让孩子更加理性,有助其恢复心理健康。但家长要特别注意,绝对不要嘲笑孩子的惧怕。”

  对于有家人罹难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给罹难家人发短信、写信、发邮件等方式,来舒解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懂得亲人可以永远活在自己心中。

  家人还可以坐在一起,怀念美好往事,让孩子明白灾难已成过去,同时引导孩子懂得感恩,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