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康动态 >> 正康动态


考生报好第一自愿的关键是什么?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时间:2007-03-30 | 浏览:1592次 ]


报好第一自愿的关键是什么?

据统计,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80%左右,由此可见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如何报好第一志愿呢?关键是依据自身实力,即分数(平时成绩及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对于成绩稳定、心理素质过硬、临场发挥出色的考生,第一志愿可以适度超前,以免留下遗憾;但对于平时成绩起伏较大、估分时不稳定因素较多的考生,报考第一志愿应保守一些。

  有的考生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而第二、三志愿与第一志愿又没有足够的梯度,结果就可能从第一批重点线上滑入第二批录取的普通院校,造成“一落千丈”的局面。例如:小李是2002年考生,高考成绩666分,他第一志愿报了北京大学,第二、三志愿分别报了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学校,结果,北大的录取线为668分,小李以2分之差落榜,而他所报的其他学校都是热门名校,第一志愿生源非常充足,不太可能考虑第二志愿考生,小李最终落到第二批院校,他的失败原因就是填报的志愿没有梯度。所谓院校之间的梯度,一般是指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差距,这个差距是由学校的办学实力、知名度、招生计划数、学校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一些录取分数线比较接近的名牌院校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梯度上,如果所报志愿在同一梯度上,就会失去更多的录取机会。

 

 

如何填报自愿

学生在填报志愿时,1步要准确定位,无论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关键还是在于本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因此,自我准确定位非常重要。这是考生选择的基本依据。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考试成绩,再结合自己考场发挥的情况,给自己的高考估计个分数,确定自己在学校中的水平。然后,了解所在中学每年的录取情况如何,确定一下大致的比例,再把你在学校的位置放进去考虑。 

    
假设学校录取率大至在85%左右,其中一本线上占30%,二本线上占30%,高职和高专占25%,如果你的成绩在50%左右,那么你填报志愿的重点应该放在二本。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想报考一本高校,就应该填报相对来说招生计划多一点的高校或相对不太热门的高校,以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2步:填好1志愿,选择好每一批录取的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招生院校在第一志愿人数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就不再考虑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了。 

    
考生在填第1志愿时,要充分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考生自己的兴趣志向,如果考生从小对某些高校或专业情有独钟,那么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学校或专业。客观因素是指考生的实力能达到哪些高校或专业的录取标准。 

    
填报时,如果考生预测高考成绩刚刚能够达到某批控制分数线的学校,这样的考生在选择该批院校专业时要求最好放低些,并且要填报好同批次的第二志愿及以下志愿。如果考生的水平差不多可以比较稳当地进入所报考学校所在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选择权可有所大一些。 

    
3步:保持志愿间坡度考生也要注意同批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的填报,增加录取的机会,关键是要处理好志愿的“坡度”,即同批志愿中各志愿之间的录取成绩高低层次。 

    
具体而言,在考生填报的同批次志愿中,志愿之间应当拉开差距,由高到低排列,不能填写成“并列式”、“波浪式”或“升幂式”。为此考生和家长必须认真研究分析近几年来院校之间、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坡度”。另外,还可以了解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看它的第一志愿是否报满,是否招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如果几年的情况都是肯定的,即一志愿肯定招不满,不拒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考生就可以考虑把这所学校填为第二志愿。填同一个学校中的6个专业间也应保持梯度。如果填报的所有专业都集中在一个水平线上,很可能全军覆没,再加上填了“不愿意调剂”,就只能被高校退回了。

 

高考临近,相比抓紧时间努力复习,填报志愿也成为家长与考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四川教育学院日前召开今年首次高考志愿填报讲座,提醒学生不能只盯着中心城市和热门院校、热门专业。

  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之所以要选择热门专业就读,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当前全国各地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热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会更好解决些。但是,热门专业真的能热下去吗?

  其实,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所谓热门专业,无非都是“跟着感觉走”。学生家长不是教育就业专家,对当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恐怕很难预测。况且,现在高等教育专业上的细分化,学生家长对于一些专业既没有亲身感受,也对所学内容知之不多。于是,报考志愿时只能望文生义,导致本身的盲目性。

  另外,这些所谓热门专业的设立依据何在?事实上,学校对这些专业的设置,本身也缺乏科学性。之所以称之为热门,大多是根据报考学生人数的情况,受到考生追捧的便是热门。但从近年的报考情况看,一般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要高出学校录取线几十分,而且学费也较其他专业上浮10%左右。既然学生和家长认账,不少高校则顺水推舟,纷纷抢办热门专业,先把学费拿到手,至于几年后这些专业的市场如何可能就顾不上了。

  热门专业对学生带来的误导,其实害莫大焉。在目前高校招生的体制下,由于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录取分数高,高分学生“扎堆”,必然使一些本来可能到大学深造的优秀生名落孙山,不利于高考的公平竞争;同时,热门专业也助长了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南辕北辙的不良倾向,容易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的过剩。

  选择专业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大事,既不可盲目追“热”,也不能轻易放“冷”。家长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学校也要科学设置专业,让热门专业真正起到良性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