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师乐园


【正康心理】成为心理咨询师,是一次生命奇妙之旅

[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5-07-29 | 浏览:1257次 ]


2015-07-29 近几年投身心理咨询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给整个心理咨询行业带来了不少的人气。心理咨询师到底是做什么的?成为心理咨询师有需要哪些历程?本文以精神分析方向为例,为你揭开心理咨询师的面纱。


前日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慢慢来,比较快》,便笑,单从这标题看,写文章的人恐怕也是有些阅历的了,不然怎么会将世界悟得如此之透?可是,在这样一个崇尚结果,忽视过程的社会环境下,又有多少人可以让自己慢得下来?我们已经说了多少年要享受慢生活,可是真个让自己慢下来,做生命的旅行者而不是冲锋者,安心享用眼前的风光而又不急着参与到冲锋者的竞争中去,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做得到呢?冲锋的过程从幼儿园,甚至是一出生就开始了,有多少人是被“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催促着穿上红舞鞋就脱不下来,慢已经与耻辱紧紧的捆在了一起,所以,哪还敢让自己慢下来,不去追赶而是去享用生活呢?

当“快”成为生命的标准时,“慢”便成为了一种奢侈。而精神分析的学习、体验和应用的过程,恰是这样的奢侈品。先不说精神分析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情感、精力的奢侈,单是训练出一个动力性的咨询师来,也是足够奢侈的一个过程。人格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我们有能力允许这个缓慢时,改变才会悄悄地发生,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而我们能发展出容纳、允许、等待等等能力来,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

 首先是理论的学习。精神分析的理论是庞大的,且各流派的理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争论。理论的学习,没有办法像学数学那样,先学个位再学十位再学百位这样阶梯上升,因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像是散落在海滩上的珠子,你不管从哪颗珠子开始拣都可以,但你不会因为拣起了第一颗珠子,就可以顺利的找到第二颗,因为两颗珠子之间并没有串绳连结,你若想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必须自己在学习中用理解去连结。

  当然,珠子散落着也有它的好处,就是你不管拣着哪颗,只要捡来好好留着,总有一天在你串珠子时会派上用场。这样,在学习中自由度就大了许多,不会因为没有搞明白某一部分,而影响到对其他内容的学习。当然,最终能熟练应用时,是你把很多的珠子捡回来,并且把它们串成串的时候。而这样一个串珠子的过程,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体验、去应用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那些理论慢慢在我们的内心形成体系,这就像是我们慢慢把珠子一颗颗串起来,待那些理论溶入我们自己的生活,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时,这串珠子也就完成了。

缺少理解的过程,捡回来再多的珠子,也只是珠子,因为缺少了理解的串连,所以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应用上功能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单纯的学理论,可能能够成为一个精神分析理论家,却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因为若要理论转化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个

活生生的片断,就需要我们在一个个生活的片断中去吃透它,去真正搞明白它,而这样的吃透和搞明白,是单纯的啃书本做不到的。

  所以,深入的学习,需要放到人际间去理解和体会。所谓人际间的学习,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去当病人,去接受治疗,在理解自己的过程中,去理解人性。

当然,这又是一个很奢侈的过程。一个咨询师接受完整的训练,也许要花上十年的功夫,而这十年的功夫里,去当病人,是相当花费心力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自己打开,将早年的创伤体验暴露在治疗师的目光下,而这样一个暴露的过程,又没有办法马上被缝合,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重历很多痛苦的体验。当然,这就像是一次手术过程,创口打开了,失去了血痂的保护,血淋淋的创口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让治疗师帮助清创、缝合,所以我们也必然要经历这个过程的痛苦。但这又与手术不一样,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像做手术那样,打上麻药睡上一觉,等醒来时创口已经缝合了。我们必须参与进清创的过程中去,否则那个创口总是在暗中影响我们,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强迫性重复中焦头烂额,却逃不出它的魔掌。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参与进清创的过程,一点点找到创口的位置、打开它、清理它、保护它、缝合它,我们才能让自己从它的影响中解放出来,让自己能够享受人格成长带来的自由。

  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却是我们自己的潜能逐步发的过程。人的内心其实潜藏有一座非常庞大的资源库,但这座宝库的资源真正被我们利用的很少 。之所以这么多的资源不能被利用,是因为我们人格中的许多限制,比如当我们害怕分离时,我们就不能独立,不能独立,就不能自由估出选择,选择受限,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机会丢了,成功也就离我们远了,这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而被治疗的过程,会打开我们人格中的一些死结,让我们变得自由安全灵动起来,人格提升的结果,是能力大幅度提高,机会大面积增加。当我们在被治疗的过程中,对人性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自己的视野开阔起来,人际关系改善,幸福感增加等等。这会将我们带入一个比较良好的运行模式,而一个咨询师能很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恰是来自他自己有这样良好的生活状态。因为心理咨询这一行,实际上是在用生命在工作的,是用咨询师的生命去影响求助者的生命。所以,被治疗的过程,既是在学习如何做咨询,也是在为自己积累足够的工作资本。当然,这样的一个过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体验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会在这样的一个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这位老师,也就是,将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会带着自己的体验老师的影子,而这位老师的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会是一生的。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接受了一定的个人体验之后,我们的精神分析理论框架可能已经搭建起来,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我们可能也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病人,开始真正进入咨询工作中。这时候,去选择一位合适的督导老师就变得重要起来。在我督导的学员中,包括我自己早期的学习中,都非常明显的出现一个状况,就是学了很多理论,面对病人时,也能对病人的状态形成清晰的假设,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理论去和假设之间做出有效的嫁接,也就是不能有效地开始咨询工作。最常见的现象是,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假设也清晰到位,但这都是大的框架。一到工作细节,就卡壳了,因为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理解咨询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行为、那些句子、那些片刻中的潜意识意义,所以也就不知道如何回应,如何解释、如何干预、如何抱持,总之不知道具体的怎么去工作,而这,恰是督导要完成的任务。

  目前国内流行的督导方式是团体督导,也就是一个小组的人轮流报案例,在督导老师的带领下去分析案例,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学习成本,但对于学习中的咨询师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团体督导,一个小组成员少则六到八个,多则十几二十个,所以轮到自己报案例的时间非常少的,而对成长中的咨询师来讲,连续督导一个案例的收获会是成几何级数上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团体督导要考虑保护报案例人的自恋,所以会更少的触及咨询师的部分,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对病人的理解上,但对于一个正在学习中的咨询师来讲,在案例中去发现自己的制约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有机会将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回体验老师那里去处理,那将对一个咨询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所以,选择个体督导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我自己的专业成长中,我的经验是,当我接受个体督导半年(三十多次)后,个案量明显增加,工作的深度也大幅度增加,待被督导三四年之后,工作量会像滚雪球一样增涨上来,基本进入满负荷工作状态。个体督导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学习过程,细致到对咨询过程中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的理解。所以,在这样一种细致的学习中,对理论的理解才真正生动起来,当那些理论与人直接联系起来后,那些理论就不再只是理论,而变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瞬间。当这些理论活起来,当它们成为我们自己内心的结构之后,心理咨询的工作就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一次次的艺术创作,一次次的生命奇异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