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父母的一些神逻辑,正在毁掉孩子

[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7-10-20 | 浏览:463次 ]

 

父母总有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逻辑 ——


吃穿跟差的比,

学习跟好的比。


自己跟差的比,

让孩子跟好的比。


自己没做过第一,

逼着孩子拿第一。



自己这辈子没有多大成就,

让孩子给自己争口气。


自己犯过的错从不记得,

孩子做过的错事记忆犹新。


……

父母总是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来替我们安排人生。


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 ——


“我经常打你、骂你笨、逼你学习、扔掉你的漫画书、关掉你正看得起劲的动画片,当众责骂你,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这句“为你好”成了多少习惯简单粗暴、不懂教育的家长们他们的挡箭牌。但很多家长却殊不知你的一些神逻辑正在摧毁你的孩子。


1


孩子,你要听话啊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我们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要听话啊”“要乖啊”“要懂事啊”为什么总是强调“要乖”“要懂事”,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控制欲,占有欲,另一个方面是因为自己可以偷懒,因为你听话,所以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自己能占有主导地位,不用再动脑筋费心。而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反过来试试,一个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非常听自己话的爸爸妈妈,又会变成怎样呢?如果让你的孩子来选择,你的孩子肯定会选择第二种。


我们可以做一个社会调查,喜欢一味地让孩子“听话”“懂事”的家长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并不怎么高,原因很简单,在单位没人听自己的话、在生活中没人听自己的话,所以只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就像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负面的情绪总是会流向弱小的一方。因为只有孩子听话了,你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2


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确实能出孝子,但棍棒底下能出多少孝子,这种孝是表面的屈服还是发自内心的孝,又有多少孝子不是出于棍棒底下的,这点值得父母去思考。我并不否认这句话存在多年的合理性,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下的家庭教育也绝不是一句棍棒出孝子能解决的,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如果碰到性格温和孩子还好,如果是性格要强的孩子,你今天向他挥下的棍棒或许会成为日后他挥向你或者社会的棍棒。动物可以被驯化是因为动物的心理发展不完善,而人不同。我认为教育是永远没有公式的,只有先亲近孩子,了解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要将坏情绪肆意发泄给孩子,孩子不听话时,你首先得控制自己,因为用心理学家丛非从老师的话来讲,越成熟的人对情绪管理程度越高,如果你总是对孩子发脾气,你真该想想到底谁才是一个孩子了。


3


我都老了,就算了,但你还年轻所以你必须要优秀


这句话其实很荒唐,衰老最开始只是一个生理层面的衰弱,而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代表着你精神层面的衰退,老了就不能做事了?就不能有所追求了吗,并不是,据我所知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在66岁时决定用自己的笔墨书写中华史,现已出版16卷,这是一个大工程,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凡的。还有很多人退休后开始徒步旅行,把年轻时错过的风景找回来。而一些家长年过中年就放弃了人生追求,从而将未完成的目标强加给孩子去实现,这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想让孩子优秀,你自己得先优秀——至少是精神层面上的优秀。


4


我砸锅卖铁供你生活读书,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这句话若是放在旧社会还是很让人感动的,因为在经济落后的时代很多人确实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而辍学,失去宝贵的学习机会。放在当今来讲,其实也挺伟大的,但是这份爱,太沉重了。无形之间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如果没有学好岂不是对不起父母岂不是要罪该万死,很多父母无意间就把孩子当成了股票,他们不是你拿去投资的,也不是你拿去和同事和朋友炫耀的资本,孩子并不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还要好好玩耍、放松、休息,更需要好好地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5


平等、尊重、鼓励才是教育的关键


现在的父母,你有多久没有夸奖过你的孩子了?一份成绩单递过来,“嗯,还不错,但你看这个地方还是写错了,下次还要考的高一点!”一份新工作offer递过来,“嗯,确实不错啊,但工资怎么比你之前那家还低啊”“嗯,工资挺高啊,但你觉得这个稳不稳定啊?我觉得还是要找个稳定点的”一个女朋友或男朋友带回家,“这人什么家庭环境啊,什么背景啊,什么学历啊,什么工作啊”孩子充满期待地分享并不是要来听你的“还要更好”的,他们当然知道还能更好,但只是目前这是他们做到的最好,你可能会说,我也鼓励了啊,也支持了啊,但这能算鼓励和支持吗?就像孩子想恋爱时你阻拦,孩子不想恋爱了你又催婚,你真的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了吗?还是仅仅作为你的私有物,让他随你的心所欲。在你的眼里,孩子做的任何一切都是不完美的,是不好的,这本身就是你的一种主观偏见。


为什么些人走向社会后,听不得批评听不得别人的建议,因为这是他们的童年阴影,他们从没有听过表扬,所以对于批评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排斥。


我认识一位演员朋友,家庭关系处理地非常融洽,他的父亲在外经商,平时因为工作也不能常回家,他和父亲很懂得照顾他的母亲,经常和母亲视频,他的母亲从不过多询问他工作上的事情,因为母亲知道他在外工作不易,因为不是知名的演员,片酬拿的相对不高,母亲还会往他的卡里默默打钱,母亲知道演员这行不仅累没出名时还挣不到什么钱,完全就是帮他一起完成梦想。只有当你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了,而不是霸权式地掌控孩子,家庭就融洽了。亲自关系,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尤其是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现在,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知道他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